立即博备用网址_立即博赌场-游戏平台

图片

图片

您的位置:首页 >科研成果>详细内容

科研成果

学院学者在大黄酸口服纳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2-30 11:18:47 浏览次数: 【字体:

     近日,我校药学院/现代中药产业学院、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学者在美国化学会TOP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发表了题为 “pH/ROS dual-sensitive natural polysaccharide nanoparticles enhance‘one stone four birds’effect of Rhein on ulcerative colitis”的研究性文章。我校为唯一作者单位,药学院研究生祁珊珊和罗锐锋为并列第一作者,高飞副研究员、傅超美教授和博士后叶乃菁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以非特异性炎症为特征的慢性疾病,病机复杂、病因不清,现代治疗缺乏好的治疗药物。中医药治疗UC历史悠久,是挖掘治疗UC小分子药物的重要宝库。大黄,为“药中四维”,素有“将军”之称,具泻下攻积,清热泻火之功效,主要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肠痈腹痛以及湿热痢疾等病症。现代临床显示,众多治疗UC方剂都含有大黄这味药。课题组前期研究显示,大黄酸(RH)可以通过抗炎、抗氧化、肠屏障修复及菌群调控等作用,干预治疗UC。但其水溶性低、生物利用度差及结肠靶向性不足等,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应用。对此,针对RH对UC治疗的综合作用以及结肠部位口服给药的生理病理特点,课题组基于“食药结合”学科交叉思路,引入两种天然多糖,即壳聚糖(CS)与岩藻多糖(FU),开发了一种具有PH/ROS敏感与粘膜粘附性的多糖纳米口服递药系统(F/C-NPs)。本研究将RH负载于F/C-NPs中,口服给予小鼠后,可成功递送药物至结肠病灶部位。并通过抑制TLR4/NF-κB介导的抗炎途径,激活Nrf2/HO-1介导的抗氧化途径,修复结肠黏膜屏障受损与调控肠道菌群紊乱,实现RH的“一石四鸟”抗UC作用,也进一步阐述中药成分对复杂疾病UC的多靶点干预特色。

422b20fc7e4a4a719ecbe44a28297b01.png

图1 RH-F/C-NPs通过“一石四鸟”机制治疗DSS诱导的UC小鼠的示意图

 

c76ebf56ff2b4c19a8f6f592b3e506bc.png

图2 F/C-NPs的表征、稳定性和体外释放

648764cce95c4270a33c10b3b3fd31fe.png

图3 RH-F/C-NPs抗UC的体内药效研究

 

高飞课题组致力于通过“食药结合”、“菌药结合”和“工药结合”等多学科交叉,从事中药新型递药系统、医院制剂和中药新药开发与应用,主要聚焦于溃疡性结肠炎、前列腺、肿瘤和传染性疾病等研究领域。其中,在溃疡性结肠炎领域,近两年已公开发表近20篇系列论文,含IF>10分代表性SCI论文5篇。

本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81903811, 82274366)、“杏林学者”学科人才科研提升计划潜质博士后项目(BSH2019009)、成都市科技局重点研发支撑计划( 2019-YF05-00267-SN)、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9M653364)等支持。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ami.2c17827


终审:药学院科研与研究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