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院举行“书记有约”“院长面对面”高层次人才座谈会
5月21日,药学院在科技楼11楼会议室举行“书记有约”“院长面对面”高层次人才座谈会。学院领导班子、学院党委联系高层次人才参加会议,学院党委书记刘世云主持会议。
刘世云领学学校党委联系高层次人才工作办法的相关文件精神。按照学校要求,学院制定实施《药学院党委加强联系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办法》,分别从高层次人才工作指导思想、联系服务范围、联系主要内容、建立联系长效机制等方面就推进党委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提高人才服务质量作出安排部署。刘世云指出,学院将进一步搭建事业平台、充分发挥作用;高层次人才作为学院联系服务工作重点,通力合作,破除沟通壁垒,了解人才需求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和支持条件,帮助高层次人才顺利开展工作。
学院院长傅超美介绍了学院人才建设有关情况。他指出,西部人才匮乏,西部人才成长艰难,学院高度重视立即博备用网址_立即博赌场-游戏平台建设并极力推动人才全面发展;2020年是学校“双一流”建设拼搏之年,学院紧密联系院内外优秀专家与青年才俊,凝心聚力,建立健全沟通平台,将举行联谊会、沙龙等加强沟通机制,虚心听取意见建议推动各项事业新发展;学院党政将进一步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好高层次人才优势为药学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会上,各位专家进行充分沟通交流,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吴纯洁教授表示,感谢学校学院利用“大讨论”机会开展联系人才工作,学院重视高层次人才工作,积极落实学校人才强校、质量提升工作,紧密依靠人才推进“双一流”建设。吴纯洁结合自身工作成长经历,指出高层次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要进一步加强对引进人才的关心力度,解决好人才发展的后顾之忧,妥善做好人才后勤保障工作。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王建教授表示,人才建设要加强自身内涵建设,成为高层次人才、自身努力是关键一步。王建教授建议指出,人才培养是自身发展和学校平台发展的结合,应重视二级学科协调发展,注重点面结合;搭建人才发展平台,组织高层次人才、年轻教师在国内高校交流学习,国际学习,扩大国际化视野,发挥年轻人优势,促进年轻人成长成才;坚持“立德树人”,打造金课,坚持教学相长的发展模式,将课程思政贯彻于本科教育之中,培养有情怀与责任的新时代人才。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孟宪丽教授表示,药学院与创新研究院将竭力全力为人才做好服务工作,并希望药学院与创研院就人才工作多“碰撞”交流,在研究生招生、科研项目合作支持以及团队建设给予支持共同发展。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万丽教授围绕教学督导、教师培养、学生成才等方面指出,一是要重视教学与教学督导工作,注重教学设计“打磨”,加强教学研讨,落实政策,年轻教师做好跟师授课工作,做好学科传承;二是加强学生成才培养,在思想、意识、情怀等方面做好内涵建设,建议加强本科阶段学生的科研能力,注重内容与形式结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第二届四川省卫生计生领军人才李敏教授表示,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好老专家、老教授的积极作用,细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正确对待人才职称评定,把好人才建设关。
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郭力教授对党组织对人才的关心和爱护表示感谢。他表示,教师要做好表率,坚持立德树人,以德为先,加强校友人才联系,畅通人才信息交流机制,利用校友资源助推扶贫产业新发展。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曾南教授表示,教师要有自身责任担当,要有情怀,要坚持以德为先,做好教师本职工作;学科发展应注重“点面结合”,优先发展重点学科的同时注重其它学科整体发展,统一促进大学科向前发展;提升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教师优势资源,促进学校“双一流”发展。
国家“青年千人”胡凯峰教授,陈伟教授分别从科研合作交流、平台建设以及人才建设进行沟通交流。
“杏林学者”引进人才鲁军教授、石三军教授以及詹固教授分别从公用仪器平台设施利用与平台资源归属相关情况、人才培养的视野、专业素养与科学素养综合培养、新进教师关怀等方面建言献策。
“杏林学者”青年英才黄维教授表示,感谢学校学院对青年教师的关怀,对人才的重视。她建议进一步增加人才的吸引力,可以尝试高年级助教性工作,鼓励学生参与本科授课得到锻炼。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徐世军教授表示,加强学科“点面”结合发展,提升每一位专家教授影响力,形成学术强力促进“一流学科”发展;加强专业整合,摒弃孤军奋战模式,提高整体发展水平。
章津铭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人才张定堃副教授围绕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技转化等方面表示,要进一步融合促发展,加强交叉学科建设;建立沟通平台,以课程为基础,加强集体备课,系统性学习,实现科研、教学突破性组团,提高学习交流效率;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综述发现问题,增加开放性课程,提高学生科研论文撰写质量;充分理解科技体系成果导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将化劣势转化成优势,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
(文/药学院 李游 图/药学院 李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