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发展历史
传统中医药在迈向现代化进程中,面临名老中医资源、经验有效传承不足,中医药资源利用与共享不足,中药质量难控制等问题,这些问题超出传统中医药学科自身研究范畴,因此产生新的学科生长点,即交叉学科--“中医药信息学”(1005Z1)。
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设“中医药信息学”,旨在培养一批高层次“中医药+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201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当前中医药信息化还面临起步晚、长期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出“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推动中医药信息化建设。
图 1 学科发展历史
二、学院学科发展概况
立即博备用网址_立即博赌场-游戏平台智能医学学院“中医药信息学”在继承第一代专家蒋永光与崔蒙,第二代专家杨殿兴、曹小玉学术思想基础上,第三代学科带头人温川飙研究员团队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信息技术融入到中医药研究中,2006年建立中医思维模拟训练平台,2012年研发中医特色数字化诊疗平台,包含中医智能辨证论治、针灸临床数字系统、中医汤剂数字系列3个系列,中医治未病系统16个软件49个功能模块,建立理法方药一线贯通的辨证论治模型,系统运用于全国150家大型医院,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700多万;2009年,利用物联网技术在全国建立首个“中药溯源系统”,在四川、安徽、河南、广西等18个省市推广应用,产生经济效益1.05亿。
图 2 中医药信息学
我院经过十余年教学与科学研究积累,从教学型、研究型学院转型为“产、学、研、用”融合创新发展的学院。2010年我院组建国内首家数字医药研究所;2018年获批四川省科技厅中医药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华为和奇安信集团合作共建全国第一个中医药智能化人才培养基地,与中国移动合作开展“5G临床示教实验室”建设;同年,与程京院士、博奥生物集团签署“国家中医智能装备研究院”共建协议;2020年,与华为在互联网中医方面开展深度战略合作成立了全国医学院首家华为医学智能ICT学院;2021年,与北京数字认证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中医药数字化实验室”。与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信息安全示范基地,共同研究信息安全问题。学院还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奥生物集团等多家高校和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图 3 数字医药研究所
图 4 立即博备用网址_立即博赌场-游戏平台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ICT学院
三、研究方向与导师简介
“中医药信息学”学科(1005Z1)本年度硕士研究生招生研究方向分别为:智能医学工程(大数据、装备方向),中医药信息学。
研究方向一:智能医学工程(大数据、装备方向)
蒋涛,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德国锡根大学(University of Siegen),现任立即博备用网址_立即博赌场-游戏平台智能医学学院院长,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国际联合研究院院长,四川省无人系统智能感知控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千人计划”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特种智能机器人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近三年,其主持或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战略科技发展项目、工业与信息化部智能制造、人社部择优计划、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和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10余项科研项目;并研制出西南首辆无人驾驶车ROR(移动机器人平台),实现了无人自主驾驶。该无人车的研制成功引起了包括四川卫视、华西都市报和中新网等60多家媒体的相继报道,并被评为“2015年四川十大科技新闻”。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1部、专利授权40余项,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行政行业标准》2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
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医学智能系统。
温川飙,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养学科“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带头人,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溯源委员会首席专家,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云健康分会会长,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 执行院长,四川省中医药数字化工程中心主任,中医智能装备研究院执行院长。近5年,主持与参与国家级课题11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省部级课题6项,参与制定团体标准2项,地方标准1项,横向课题10项,取得专利30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获省部级奖励3项,其他级别奖励40项,发表论文168篇。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数字化、大数据分析、云健康平台、中医人工智能。
陈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生物信息学专委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生物信息学专委会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信息学专委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云健康分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生物信息学会委员、四川省生物信息学会生物医学数据共享与安全分会常务委员。Molecular Therapy-Nucleic Acids期刊副主编,Current Gene Therapy编委,Current Bioinformatics和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专栏编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Molecular Therapy,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Bioinformatics等期刊发表了SCI收录论文110余篇,Google Scholar显示引用超过7900余次。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与分子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数据挖掘。
杨书,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与四川大学,2015-2016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做高级访问学者。四川省卫生信息学会公共卫生信息专业委员会委员,慢性病防控信息技术委员会委员,群体医学研究方法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概率论与机器学习,生物统计与循证医学教学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四川省科技厅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厅局级及横向课题5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1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生物统计与机器学习,因果推断与临床设计。
章津铭,博士,教授,2016年获得澳门大学生物医药博士学位。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青年人才、中国科协第四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选、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荣获第十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优秀青年、四川省“特聘专家”、第七批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第12批特别资助项目、天府英才工程项目(千人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等10余项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参与编写教材及专著多部,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担任多本SCI收录期刊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中药新型智能递药系统及中医药健康产品开发。
冯飞,博士,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作为课题负责人已完成或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上海市科委重大专项、中科院先导专项(A类)等相关课题数项,获得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发表论文70余篇,授权和已受理专利50余件。
主要研究方向:微纳电子机械系统、微纳传感器。
刘冉,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仪器专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863等项目。多项工作发表在领域顶级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等。
主要研究方向:BioMEMS、柔性电子技术、生物智能装备、微流控芯片等。
郭劲宏,研究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麻省理工学院-SUTD博士后研究员,密歇根大学安娜堡访问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从事传感芯片为中心,开展物理,电子,微电子,生物医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医学物联网模块,数据分析与处理系统集成。谷歌学术引用4300余次,H-index 38,H10-index 90,在相关领域发表SCI论文166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146篇,发表期刊包括ACS Nano, Angew Chem; Analytical Chemistry;Sensor and Actuator B Chemical;Biosensor and Bioelectronics, Research等国际传感领域顶级期刊和领域内IEEE TII, IEEE TMTT, IEEE TBioCAS,IEEE TBME, IEEE TED等期刊。
主要研究方向:便携式中医药智能健康装备。
研究方向二:中医药信息学
孙涛,中药学专业,医学博士学位,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留学回国人员,现任立即博备用网址_立即博赌场-游戏平台智能医学学院副院长。作为主研参与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2项,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部省级项目6项,厅局级项目4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 11篇;作为编委编写学术著作2部,教材1部;获得发明型专利授权2项;申报国家6类中药新品种1个;教育部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四川省科技厅专家库专家,重庆市科技局专家库专家,成都市科技局专家库专家,成都市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库专家,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中药溯源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