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药在迈向现代化进程中,面临名老中医资源、经验有效传承不足,中医药资源利用与共享不足,中药质量难控制等问题,这些问题超出传统中医药学科自身研究范畴,因此产生新的学科生长点,即交叉学科——“中医药信息学”(1005Z1)。
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次设立重点培育学科“中医药信息学”,旨在培养一批高层次、“中医药+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需求。201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当前中医药信息化还面临起步晚、长期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同年,早在2016年,工信部教育考试中心副主任周明就曾透露,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一些业内人士也表示,国内的供求比例为1∶10,供需严重失衡。我国中医药信息化的建设还需要充足人才供给。
立即博备用网址_立即博赌场-游戏平台医学信息工程学院在继承第一代专家蒋永光与崔蒙,第二代专家杨殿兴、曹小玉等学术思想基础上,第三代学科带头人温川飙研究员团队将“云、大、物、移、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信息技术融入到中医药研究中,如针对中医学术及临床经验有效传承及科学阐释方法缺失等问题,2006年建立中医思维模拟训练平台,2012年研发中医特色数字化诊疗平台,包含中医智能辨证论治、针灸临床数字系统、中医汤剂数字系列3个系列,中医治未病系统16个软件49个功能模块,建立理法方药一线贯通的辨证论治模型,系统运用于全国150家大型医院,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700多万;针对中药材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2009年,利用物联网技术在全国建立首个“中药溯源系统”,在四川、安徽、河南、广西等18个省市推广应用,产生经济效益1.05亿元。
我院经过十余年教学与科学研究积累,从教学型、研究型学院转型为“产、学、研、用”融合创新发展的学院。2010年我院组建国内首家数字医药研究所;2018年,获批四川省科技厅中医药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年,与程京院士、博奥生物集团签署“国家中医智能装备研究院”共建协议,旨在突破中医智能诊断、理疗关键技术,实施技术转化与转移,并制定相关的标准,建设国际一流的中医智能装备研究院,提升产学研服务社会能力。
基于我院中医药信息学前期发展,已确定八个研究生培养方向:便携式中医药智能装备、中医针灸推拿智能装备研究院、中医优势病种人工智能算法、中药溯源区块链研究、名老中医传承数字化关键技术、中医大数据技术研究、中医骨科数字智能装备研究、新冠康复数字健康平台,形成“导师+合作导师+助理导师”联合协作培养的模式,整个导师团队具备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生物医学工程、通信、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