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手机健康指南之——手机不是避难所
小林是一名大三学生,临近期末考试了,他想卯足劲好好复习,但看几分钟书就忍不住要玩一会手机,晚上睡觉躺在床上,又莫名的烦躁,不自觉开始刷手机到凌晨,小林也知道这样不好,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从表面上看,小林是重度手机依赖和缺乏自制力,但其实背后有更为深刻的动机,对于很多人来说,过度使用手机的内在动因,是把手机当成了避难所。
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手机成瘾和大脑的奖赏系统有关。手机成瘾跟酒精药物等物质成瘾一样,都跟大脑的多巴胺奖赏通路有关,多巴胺是一种传递欣快感的神经递质,它让人们不断产生“再来一次”的期待,从而诱发成瘾行为。
这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我们刷手机时根本停不下来,但并不足以完全解释我们为何在一些压力情形之下,更倾向于寻求手机减压。
想一想那些我们忍不住要拿出手机来看的情形:当即将着手一项复杂的任务时,比如要写论文、做课题、为考试准备复习,常常迟迟不能开始,拖延症的最佳拍档就是手机;一个人的时候,本来计划要看会儿书,两个小时过去了,还在看手机;在聚会时,刚见面叽叽喳喳,你一言我一语,几分钟后变成一起低头玩手机;身心疲惫的时候、上课感到无聊的时候、谈话感到尴尬的时候、孤独寂寞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想要掏出手机。
上述那些熟悉的情形,分别是工作或学习的压力、孤独中面对自己的压力、社交的压力等,之所以我们面对压力时更容易转向手机的怀抱,是因为手机的确是一个最快速、最简单使我们暂时逃避压力的途径。通过转移我们的注意力,沉浸在快乐的手机虚拟世界而不是有压力的现实世界,而手机里的虚拟世界,是我们很大程度上能控制的,现实世界却是很大程度上我们不能控制的。
不能否认的是,通过玩手机的确能缓解部分压力,但这种方式最大的坏处在于:回避压力的同时,也回避了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忽视了自己真正的需要。
比如文章开头的小林,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学习如何戒掉手机瘾,而是应该真正看到,自己其实是在逃避考试带来的压力,而试着去正视这份压力和焦虑,思考如何接受,或采用更合理的方式疏导压力。如果看不到背后真正的动因,只是简单地让手机背锅,可能不仅无法有效解决真正的压力源,还会以为罪魁祸首是手机,自己是个手机成瘾者,而产生新的压力源。
所以,当你感到自己总是忍不住要玩手机的时候,可以试试以下的建议:
首先,观察到自己忍不住要玩手机的内在冲动,并按下自己的暂停键;
然后,问自己此刻是否感到某种情绪?
最后,追问这种情绪是什么?带来这种情绪的事件是什么?
真正需要解决的是这些个事件而不是你的手机。
小林后来怎么样了呢?在了解看似“手机成瘾”和缺乏自制力背后的原因之后,小林的努力方向从同手机作斗争,转变为科学减压和积极应对考试。一方面,小林通过适量的运动释放压力带来的紧张和焦虑感,另一方面,小林通过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促进方法,如找学习伙伴、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标、适当给自己奖励等,逐步进入复习的状态。
此外,小林还注意到,他在人际交往中也总想看手机,比如和长辈亲戚一起吃饭时。小林观察到这一现象,再感受在这种情形下自己的情绪,其实是紧张、回避,习惯性的寻求手机的庇护来转移注意力、隔离紧张感,回避和长辈亲戚吃饭带来的社交压力。经过反思,小林发现,自己的确对面对面的聊天存在心理障碍,并开始有意识地去改善这一状况。如果小林一直还把手机当成避难所,他是难以发现自己需要解决的真正议题的。
(文章:养生康复学院 刘小滨,图片:转载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