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烈光临证医案之肺系疾病(六)
蒋某,男,22岁,于2019年3月21日初诊。
患者自去年12月受凉后咳嗽反复发作,清晨时剧咳,咯痰清稀,泪涕并出,畏寒肢冷,偶有胸闷窒息之感,持续半分钟左右,遇刺激性气味则发作频繁,院外查胸部X光、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予以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后咳嗽气喘缓解,停药则症状反复。2周前饮冷后咳嗽加重,于医院就诊,口服抗生素治疗未见明显缓解。现症见咳嗽气紧,痰白清稀,时有喉间痰鸣,胸闷喘促,纳可便调,舌红苔白,脉弦紧。
诊断:哮喘。
辨证:寒饮伏肺。
治法:温肺蠲饮,止咳平喘。
处方:射干麻黄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药物:射干15g,麻黄绒10g,干姜10g,细辛6g,紫菀15g,款冬花15g,百部15g,杏仁15g,桔梗10g,白前15g,陈皮15g,紫苏子20g,白芥子10g,莱菔子30g,葶苈子15g,胆南星10g。6剂,水煎服。嘱患者防寒保暖,适当运动,清淡饮食,忌辛辣腌卤等刺激性食物,规律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
2019年3月29日二诊:患者诉咳嗽减轻,咯痰量明显减少,尽剂后停药3天未见胸闷喘促明显发作。继服6剂,煎服法及医嘱同前。
2019年4月7日三诊:患者咳嗽基本消失,复诊以巩固疗效。予以玉屏风散加减。
药物:黄芪30,党参15g,白术15g,防风10g,桑白皮20g,法半夏15g,杏仁15g,桔梗15g,白前15g,陈皮15g,紫苏子20g,五味子10g。6剂,煎服、禁忌同前。
按语:《医学正传·哮喘》将哮、喘作了区分:“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夫喘促喉间如水鸡声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但临床哮喘往往不能明显区分,喘未必兼哮,哮必然兼喘,《景岳全书·喘促》:“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症因脉治·哮病》:“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哮喘的发生以痰为根本,宿痰内伏于肺,复感外邪未能及时表散,邪气内蕴于肺,壅遏肺气,气不布津,聚液生痰,阻滞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
本案患者系青年男性,伏痰遇冷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气搏结,壅塞气道,气道挛急,肺失宣降,痰随气动,故致喉间痰鸣,气息喘促,其病位主要在于肺,病机为痰阻气闭,以邪实为主,治疗以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基本治疗原则。《景岳全书·喘促》:“扶正气者,须辨阴阳,阴虚者补其阴,阳虚者补其阳。攻邪气者,须分微甚,或散其风,或温其寒,或清其痰火。然发久者,气无不虚……若攻之太过,未有不致日甚而危者。”故方以射干麻黄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射干、麻黄、紫苏子宣肺平喘,豁痰利咽;干姜、细辛、半夏温肺蠲饮降逆;紫菀、款冬花、百部化痰止咳;芥子、莱菔子泻肺宽胸涤痰,还可适当加杏仁、白前、陈皮等药化痰利气,三诊时患者主症基本消失,主要治疗方向遂转为治本,故加玉屏风散以黄芪补益肺脾,益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防风祛风固表,诸药合用,扶正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