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学校启动了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以医工结合、医理交叉、医文融合为重点,推进新医科建设,是本轮建设任务中的重要课题。而特色课程建设则是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双一流”高校之间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共建则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此,我校积极与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建立联盟,三所高校将通过课程互选、师资互派、学分互认、经验互通等方式开启高等教育合作创新发展新模式。
跨校开课,推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西南第一推”彭德忠老师到财大教推拿手法,水稻栽培教授马均老师到中医大教压花艺术,电子商务博导叶作亮老师到农大教跨境电子商务……以上的梦幻联动从今秋起都将变成现实。
本学期,我校共向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输出课程30门,现已开班15门次;引入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特色课程11门,现已开班6门次。未来,三所高校将继续开出丰富多彩的优质校际课程,满足学生跨校学习需求。
表1 2022秋季学期我校输出课程清单(已开班)
表2 2022秋季学期我校引入课程清单(已开班)
不仅如此,三所高校正着力共建一批立足科技与人文兼容、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融合性课程,同时围绕优势特色专业、教材、教育教学成果等方面继续开展深入合作,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跨校授课,推动校际师资共引共享
针对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公共基础课,以及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素质类公共课,三校间师资互派有助于加强校际之间良性竞争,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促进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针对一些共有的专业课程,例如中医大、农大共有的《药用植物栽培学》《药用植物育种学》等课程;中医大、财大共有的《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课程,邀请对方学校师资共同参与授课,则有助于加强教师之间合作、交流、探讨,丰满教学内容,强化课程建设;而针对一些专业主干课程,校际师资的沟通协作,则有助于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总之,校际师资的共引共享将推动广大教师深耕教育教学,厚植质量根基,助推三所高校“双一流”建设进程。
跨校选课,推进通识课程建好建强
三所高校间“课程互选、师资互派、学分互认、经验互通”的协同合作机制,有助于实现通识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例如,中医大有多元的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相关课程资源,西财有丰富的数学类课程资源,川农有多样的劳动教育类课程。借助三所高校特色鲜明、丰富多元的课程资源,打造一批涵盖多学科领域知识、深受学生欢迎的核心通识课程,建设高水平的核心通识课程体系,继而拓宽学生视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跨校互动,助力创新创业蓬勃发展
近些年各大高校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越发体会到,要想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就需要多形式、多载体、多平台共进,多专业、多学科、多领域共融。而三所高校跨校互动的合作机制,无疑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实现了学生修读更多优质创新创业课程的可能,为创新创业教育拓宽了广度;“师资互派”实现了创新创业导师资源共享,为创新创教育提升了高度;专业融合互通实现了创新创业团队的广泛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增加了深度。
此次与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建立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合作协议,是我校在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三校联合,“育新机,开新局”,深入探索新文科、新农科、新医科建设的理念创新和实践路径创新,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
(文、图/教务处 编辑/于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