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上午,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成都举行。会上公布了2021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四川省中医药领域共有6个项目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项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1项四川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我校2021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再创佳绩,在全省中医药领域8项获奖中我校牵头5项,参与2项;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参与)1项,三等奖3项;首次获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和四川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我校“针刺穴位效应循经特异性及生物学基础研究”项目,荣获2021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表彰。该项目由我校针灸推拿学院梁繁荣教授领衔的团队共同完成,项目组经过10余年深入研究,率先发现针刺效应最重要的特征,首次从穴位局部启动、中枢响应和靶器官效应三个关键环节,系统、深入揭示了针刺效应循经特异性规律的生物学基础和科学内涵,研发了智能化循证针灸诊疗仪,为针灸研究成果实现转化应用提供了示范。项目组发表论文154篇,其中SCI收录76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最高影响因子19.989。出版专著10部,获得包括国际PCT专利在内的授权发明专利7项,新型实用专利2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项。
我校韩波教授荣获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表彰。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是2021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首次设立。韩波教授先后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岐黄学者”、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首批青年中医药求真学者、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优秀青年、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健康领军人才、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及青年基金1项,主研重点项目1项)、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四川省科技重大前沿项目等十余项科研项目。
与我校合作的彼得·伊乐斯(Peter Illes)获四川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Peter Illes教授为欧洲科学院院士、国际嘌呤信号研究领军人物、德国嘌呤信号俱乐部(Germany Purine Club)创立者及首任主席、我校特聘教授、我校嘌呤信号大科学计划国际合作中心主任、中国嘌呤信号俱乐部(China Purine Club)名誉主席。2011年开始与我校开展合作,第一个把国际嘌呤信号领域引入四川,并将嘌呤信号大科学计划国际合作中心建在四川,引智入川。
此次奖励大会上,我校牵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中药材可持续采集与品质保障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基于基因检测的中药真伪快速鉴定及定量分析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和我校附属医院牵头的“中医药分步联合介入IVF-ET助孕策略及应用示范”荣获三等奖,参与的“中药防控细菌耐药性的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二等奖。
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等奖
(图、文/科技处 江俊 编辑/王其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