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3日至25日,由科技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国家14个部委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以下称“大会”)在成都隆重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晓峰,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尹力,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药部主任张奇,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副局长孙咸泽、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兴平、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王正荣、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等出席了开幕式。大会主题是“中医药科技创新与大健康产业”,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政府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嘉宾和代表逾千名参加了此次盛会。
本次大会是继前四届之后的又一次中医药领域的国际盛会,内容丰富,亮点突出,学术与产业并重,学校为大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彰显和提升了学校的国际中医药学术和产业影响力。
1.大会学术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大会报告引领全球中医药创新发展新方向本届大会规模不仅有政府论坛、中医药理论传承创新与应用、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中药质量保障与提升、中药新药创制与大品种二次开发、针灸理论传承与疗效提高、中医药创新发展中的伦理审查与临床评价、中医药养生健康服务业发展、互联网与中医药大数据、民族医药特色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临床研究国际化协作、中医眼科创新与发展、生物医药创新与产业发展十三个分会活动,还有中医药与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成果发布对接会、中国中药现代化20年重大成就展示和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第十三届中医药高等教育校长论坛暨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六十年发展论坛三个专题活动,超过了过去任何一届大会,丰富的内容为与会代表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和碰撞机会,为中医药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尤其是开幕式后的大会报告,为全球中医药创新发展未来方向大会做出了新的指引。在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和英国伦敦大学Michael Heinrich教授的主持下,大会学术委员会外方主席国际传统药物学会主席、奥地利格拉茨大学教授Rudolf Bauer、中方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科协主席陈凯先和大会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药物研究院名誉院长刘昌孝分别作了题为《中医融入西方医疗体系面临的挑战》、《中医药在当代的地位作用和创新发展》和《中药质量标志物:中药产品质量控制新概念》精彩的大会报告,为中医药未来的国际化发展和中国政府、企业和中医药界科学家的积极应对提出了新观点、新策略和新思路。
Rudolf Bauer介绍,中国政府支持中医药现代化、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等对中医药研究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现在西方对中医非常感兴趣,一方面,中医讲究整体性的原则和哲学,有几千年的历史;另一方面,中医针对一些慢性疾病和反复复发的疾病比西医效果更好。他介绍了3家中国企业生产的中药产品,通过荷兰、英国等欧洲国家药品管理审批的成功案例,证明中医药研究得到了更广泛的接受。为了让中医药融入西方医疗体系、走向世界,Rudolf Bauer结合个人对中医药的研究经验,通过列举苍耳子等中药材的研究、中医药专著在欧洲药典的确立和发展等事例,阐述了中草药质量控制、标准化体系建设、现代处方和临床研究、监管体系等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开展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研究,加强质量控制,建立中药生产全过程标准化流程,强化临床研究,进一步加强监管体系建设等具体措施和建议。通过Rudolf Bauer教授的专题报告,透视出我国未来在中医药方面的巨大潜力和与世界交流合作的广阔前景。
陈凯先指出,当今社会医学面临着两方面的严峻挑战。一方面,人类疾病谱发生重大变化。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健康威胁已转变为非传染性的慢性病,以线性思维和还原分析为特点的西方医学遇到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发展新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医学模式面临困境。以征服心脑血管、癌症等非传染性慢病为目标的第二次卫生革命受阻,医疗费用恶性膨胀引发全球医疗危机。当代人类健康和现代医学发展面临的这些严峻挑战,引发了人们对于中医药在当代地位和作用的重新认识和深入审视。陈凯先还指出,中医学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积累。优势在于具有整体的生命科学理论、辨证论治的治疗方法和以“治未病”为指导的综合调理养生保健理论,在当代生命科学前沿探索、应对当代面临的健康挑战、实现医学模式的调整和转变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中医药研究出现了一些新趋势,研究选题上更加注重转化医学的理念,研究过程中更加强调采用多学科交叉,出现了深入化、定量化、社会化的研究新发展。医学向精准医学发展的过程中,发扬中医药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发展中医药的精准医学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课题。陈凯先的报告最后强调,为了应对疾病谱转变而带来的健康挑战,现代医学的思路必须调整,必须有系统性的思考,中医整体的、多靶点的、多层次的作用和调节显示出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白血病、实体肿瘤、慢性肝肾疾病等重大复杂疾病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和进展,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加强中医药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研究,为人类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刘昌孝指出,经过20年的中药现代化发展,全国中药产值已占到医药工业产值的1/3,达1800亿。大发展之后必然是大整顿。目前,中药质量标准提升工作已经启动,无论是注射剂还是中药成药,以及上游的饮片、提取物都有必要进行质量标准提升。他强调,中药是一个复杂的给药系统,多味药和多化学成分组成以及复杂的制剂技术和差异化的制备过程,给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带来了多变的因素,也给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带来极大困难。此外,中药组方“君-臣-佐-使”的原则造成了“点-线-面-体”的药物相互作用,也必将影响药效和安全性,造成中药制剂质量的差异。因此,中药质量标准化工作难度高、挑战大,我们急需一个可以衡量中药质量标准的有效方法。在大会报告中,刘昌孝提出了从生物合成途径、次生代谢物和生物效应中来发现和确定质量标志物并以此衡量中药质量的新理念。中药质量标志物是一种与药效、安全、质量有关的化学物质,具有可测定性、可溯源性,并且与中药理论关联度极高。为了能够确立合适的质量标志物,应当确立一个基本的技术路线,以便于对比分析用传统方法熬制的中药和现代工业手段生产的中药之间的相关性,应用现代科学对中药材和制剂质量进行过程控制,进而实现中药的标准化生产。这次大会报告,刘昌孝院士提出的中药质量标志物,这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理念,并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将生物合成与次生代谢产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结合起来一并考虑,这是质量的真正内涵。如果每一个中药都能真正做到 “药效物质相对清楚,作用机理相对清楚”,那中药走向国际的前景将是非常广阔的。
2.分会主题鲜明、亮点突出
除了大会报告对中医药全球发展新的指引和引领外,各分会的主题也亮点突出,精彩纷呈。分会一政府论坛重点研讨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与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标准体系构建、中药国际注册法规协调等中医药国际化的重大战略议题,并发布了《成都宣言》;分会二以“中医药理论传承创新与应用”为主题,分别就中医藏象、气血理论及应用研究、中医四诊客观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中医治则治法与方剂理论及应用研究、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等展开充分的交流与探讨;分会三以“系统中药与道地药材多维评价”、“中药资源普查与资源动态监测”、“中药资源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及“凌一揆学术思想传承与创新”四大主题,立足传统,面向前沿,多角度深入探讨交流中药资源的保护、评价、发展和利用问题,交流中药资源研究最新进展和经验,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促使中药资源实现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分会四以“中药质量保障与提升”为主题,就中药质量检测分析方法及技术、中药质量标准及提升、中药安全性及品质溯源、中药质量标准内涵、中药质量监管等问题共同研讨和深入交流;分会五以“中药新药创制与大品种二次开发”为主题,针对补肾助阳的经典方剂青娥方、益气生脉经典名方生脉散等的研究和开发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分会六围绕针灸理论传承与疗效提高,从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图文物中医外治法研究最新成果到针灸治疗脑部疾病、胃肠道疾病、免疫性疾病最新疗效的发布和机理的阐释到穴位特异性、针灸安慰效应等传统和现代针灸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为与会代表奉献了一道厚重的学术盛宴;分会七围绕“中医药创新发展中的伦理审查与临床评价”主题,从真实世界临床研究、辨证论治临床评价方法研究、中药新药不同分类的临床研究到伦理审查专题进行了细致详尽的讨论与交流;分会八围绕“中医药养生健康服务业发展”主题,在养生健康新兴产业领域,展示了未来中医药的广阔空间和长足的优势和特色;分会九围绕互联网和中医药健康大数据,立足中医药资源优势,搭建了中医药大数据国际交流合作大平台,为古老的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探索标准化发展模式,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模式,做大做强中医药大数据产业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分会十会议紧密围绕“民族医药特色传承与创新发展”主题,就“民族医药的政策与法规研究”、“民族医药古籍(经验)的发掘、整理、保护、与传承研究”、“‘一带一路’民族地区特色医药论坛”、“‘大数据’下的民族医药研究”、“产学研相结合系民族医药企业的创新与发展”以及“民族医药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六大专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分会十一围绕“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临床研究国际化协作”主题,重点对“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国际科技合作研究” 、“IgA肾病的新疗法” 、“肿瘤微环境与生物治疗”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思路”、“组织纤维化的机制与治疗进展—从阴阳道分子信号传导的平衡”、“用科学方法研究传统,以传统医药解决纤维化”、“麻子仁丸的系列研究”等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分会十二以中医眼科传承与创新为主线,涵盖眼科和视觉科学各个领域,中西医眼科最新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创新技术应用和互联网诊疗,会议汇集国内外著名眼科医疗机构、科研单位、专家学者,全方位、多角度探讨眼科的创新与发展,提升中医在未来视觉健康领域的贡献;分会十三全面针对“生物医药创新与产业发展”主题,对生物制药关键技术突破”、“转化医学与临床研究”、“生物制药与生物治疗法规监管”、“生物医药创新平台建设与共享”、“生物医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5个单元和涵盖新型抗体和抗体药物偶联物、基因治疗最新进展及热点等20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3.大会学术与产业并重,开启学术向产业转化办会新模式
前四届大会核心重在学术,但本届大会紧跟国内外中医药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和步伐,首提学术与产业并重,为中医药未来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学术思维和实践模式。首先体现在大会学术委员会的组成上,大会学术委员会中方主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科协主席陈凯先担任;外方主席由国际传统药物学会主席、奥地利格拉兹大学Rudolf Bauer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副主席包含了9位院士和12位来自于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罗马尼亚和港澳台地区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为突出和强化中医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地位,首次在学术委员会中增列知名企业家作为学术委员会副主席和各分会主席,推进学术与产业并重,为强化科研成果的转化做出了新的指引。
在具体实施方面,大会开幕式专门开辟了产业项目现场签约仪式。成都生物医学材料产业示范园、科伦药业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及我校彭成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负责的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重大项目“川产道地药材综合开发与区域产业发展”等项目进行了签约,为中医药未来的产业发展和走向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中医药界新的风向标。而且,还组织举办了中医药与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成果发布对接会、中国中药现代化20年重大成就展示两个突出中医药产业发展重大标志的专题活动,不仅全面总结了20年来中国中药现代化如青蒿素、丹参片等重大成就,也为未来新成就的到来提供了新的成果,更加强烈的向世界展示了未来中医药更加阔步走向世界的决心和信心。
4.学校为大会的成功举办贡献突出,彰显和提升了我校国际中医药学术和产业影响力
本届大会的成功举办与大会学术委员会的突出工作密不可分。大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黄璐琦院士和我校副校长彭成教授担任,分别领导学术委员会北京办公室和四川办公室的组织工作。特别是我校彭成教授,从大会的筹备到顺利召开和圆满结束的不同阶段,率领学校科技处全体成员,细化分工,责任到人;以我校为主,牵头负责大会学术工作,承担学术委员会办公室日常事务,通过本单位网站和主办刊物等宣传大会的基础上,多方联系在有关网站、学术刊物以及各种新媒体对大会进行广泛宣传;严格、认真执行和落实组委会的决定事项;分别完成两轮中英文通知的起草、修改和定稿;协助筹备四项重大活动(开幕式、政府论坛、中国中药现代化20年重大成就展示、中医药与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成果发布对接会)的筹备、科技成果项目的推荐、重大成就展览的设计和资料提供等;在各分会和我校相关学院、职能处室及个人的大力推荐与支持下,邀请到外方贵宾嘉宾代表115人、中方贵宾嘉宾代表188人,并协助指导一对一全程接待工作;在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学校团委和科技处共同招募志愿者350人为大会提供志愿者服务,并与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一道,选出其中97名大学生志愿者接受了由四川省外办组织的大会外事接待礼仪培训,既展示了我校大学生的优秀形象和良好素质,为我校大学生提供了国际学术交流锻炼的平台,增加了同学们的国际视野,同时也为做好外方专家的接待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做到了大会期间没有1例意外情况发生。
大会学术委员会还重点指导了由我校各二级学院和职能处室承担的专题活动的筹备组织工作:“分会二 中医药理论传承创新与应用”(基础医学院)、“分会三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药学院)、“分会六 针灸理论传承与疗效提高”(针灸推拿学院)、“分会七 中医药创新发展中的伦理审查与临床评价”(临床医学院)、“分会八 中医药养生健康服务业发展”(临床医学院)、“分会九 互联网与中医药大数据” (医学信息工程学院) “分会十一 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临床研究国际化协作”(临床医学院)、“分会十二 中医眼科创新与发展”(眼科学院)以及“中医药高等教育六十年发展论坛”(教务处、发展规划处);我校教育基金会为每个分会和学术委员会办公室提供了经费支持,为缓解经费紧张问题做出了积极努力;在整个会议期间,学校积极协调各分会及我校相关学院、职能处室与部门,调动精兵强将,精诚团结,全力以赴,在全体参与人员的辛勤付出和共同努力下,做好中外会议代表的会务接待、安全保障、会议宣传及学术总结等工作,展示了我校在国际性学术大会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积极的应变能力,为未来继续主办、组织类似国际性学术会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做出了表率。
本次大会还彰显和提升了我校在中医药国际产业领域的影响力。开幕式上,副校长彭成教授作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重大项目“川产道地药材综合开发与区域产业发展”项目负责人与代表企业和示范县签订了协议;在中医药与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成果发布对接会上,我校3个项目“苗药赶黄草的系统研究与综合开发利用”、“妇科要药益母草的综合开发与利用”与“立即博备用网址_立即博赌场-游戏平台眼科医院”也实现了与相应合作企业的现场签约,向国内外代表展示了我校在中医药科技产业方面的重要国际影响力,为我校未来的国际化合作与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和强大的推动效应。
总之,本届大会精彩不断、大会学术委员会组织得力、团结协作,克服了诸多困难,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既为大会展示了中医药近年来的重大成果,也为大会研讨提出了中医药未来发展新方向、新领域,特别是展示了以我校为主的国际学术领导力和影响力,为我校推进双一流建设、推进研究型大学建设和更为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出了新的贡献和努力,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发展的里程碑上书写了厚重的一笔,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中医药未来的发展必将更快、更高、更强!
(文、图、编辑/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