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下午,按教学活动月安排,体育学院院长邬建卫教授举行了一堂《传统运动养生学》精品课程的公开示范课,示范课对象为校高水平运动队,示范课内容为武术基本功。学院全体教职工、体育专业武术专选班和其他专业学生观看了80分钟的示范教学。同时体育学院运动机能实验室利用体能监测设备对示范课进行了全程跟踪监测,完成了体育科研与体育教学的首次结合。
按照体育专业的训练要求,科学合理的训练强度变化规律应为小强度逐渐过渡到中、高强度,并保持该强度完成大部分训练,在训练尾声可冲击极限强度,随后强度逐渐降低至低强度。与该变化规律相对应,便形成了体育课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主体部分。邬建卫教授按照该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完整地展示了一次武术基本功教学的全过程,同时也让在场师生进一步了解了武术基本功的基本内容。为了佐证本次示范课的运动强度是否合理,运动机能实验室利用polar心率遥测仪对本次课进行了全程跟踪测试,从科学的角度测试了该课程的内容安排、运动量分布、最大心率和平均负荷量是否合理。
监测结果显示,本次课时间分布、运动量、运动强度合理。前20分钟,学生的运动强度由低到高,在接下来的40分钟课程内,运动强度一直稳定在中、高强度范围,并明显以“锯齿波形”在中、高运动强度范围内有规律的波动,既保证了运动强度,又保证了运动时间。随后的5分钟课程运动强度急剧上升至最高强度,完成了本次课程最大强度的训练,该强度训练虽持续时间较短,但运动强度大,保证了整堂课的训练效果。剩下的15分钟,邬建卫老师利用健身气功作为放松练习,对学生快速恢复到平静状态效果非常明显,心率快速由最高强度逐渐下降至低强度,并在低强度恢复到安静心率时结束课程。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准备部分邬建卫教授创编的冲拳、推掌、插掌的变换徒手操,对学生反应速度和协调性是一次极大的锻炼。
体育学院此次示范课程,以科研数据为佐证,用事实证明了,被认为往往只存在于理论中的科学训练效果,在现实体育教学中也是可以实现的。该示范课程首次将体育科研与体育教学进行结合,以科研改进教学,以教学推动科研,用数据为佐证,不但示范了科学的教学方法,增强了青年教师的教学信心,同时也为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供了进一步的科学依据。
(体育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