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国医大师廖品正教授来到温江校园,在行政楼五会议室与青年学生面对面交流“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强调传承发展中医药当自信、自强,要坚定理想信念。
报告开篇聚焦十九大。廖品正指出,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党和国家的大政策方针对中医药发展非常重视并寄予厚望。特别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预防为主”、“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治国理政方略中也能看到许多中医药文化元素。同时,《中医药法》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当前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我们中医药人应当坚定理想信念,勇于奋斗,做好中医药学的传承发展创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廖品正回顾了自己的中医药人生路。从青少年时期生活的中医家庭环境,看到祖父用中医治病独当一面的“神奇”疗效,感受老一辈中医人纯朴高尚的医德医风,由此萌生学习中医的理想。在进一步的接触中进而坚定“做好中医生”的坚定信念,从品学兼优的高考学生到老师、同窗并不理解甚至是有些失望中,坚定了对中医的爱,带着梦想来到当时的成都中医学院,开始探秘中医药文化之旅。那时的她雄心勃勃,在她眼里“中医药就是广袤的、有待开垦的处女地”。廖品正回忆说,建校初期的教学条件简陋,深奥的课程并不那么好听,在吴棹仙、李斯炽、邓绍先、卓雨农等老一辈建校元勋的培养指导下,自己学知识像牛一样“先填满肚子再消化”,狠下功夫,全面吸取,中西兼顾,各取所长。毕业之后分到了“眼科”,师从著名眼科专家陈达夫老先生,学习精湛技艺和独到的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掉进石灰堆的小孩”、“怪异的头皮痛”等治愈疑难杂症的案例故事,让廖品正至今历历在目,终身难忘。特别是恩师“只认病不认人,有求必应甚至请病人住到家里”的医德仁心,为自己坚定从医行医的理想信念留下深深印记。
廖品正以自己的中医药人生路,鼓励青年学生要做有心人,谙古籍、熟经典、通医理、知方药,晓古今之事、怀仁义之心,谨道如法,乃为大医。
廖品正强调传承发展好中医药需要坚定信念。而首要的是增强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这种自信是对中医药科学性的自信,是对中医药治疗急重症的自信,是对中医药防病治病养生保健优势的自信。廖品正结合自己行医50余年的生动临床事例,讲述在中医治疗的确切性和有效性中找到对中医的自信。中医人如何获得自信呢?廖品正建议“首当通晓中医理论,谙熟诊疗技能,心怀仁义之心,临证更应问询仔细,望色切脉,明察秋毫,辨别阴阳虚实,表里脏腑,谨慎处方。”
廖品正认为,坚定传承发展中医药信念当自强,不搞花架子,要求实效,不搞一刀切,要求真经,不搞一阵风,要求坚持。中医事业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付出毕生心血,要有超常的定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大医精诚》云: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若我们用这样的精神去工作,中医药事业必将充满勃勃生机”,廖品正说。
廖品正谈到,坚定传承发展中医药的理想信念必须“授人以渔”,传承则“神形兼备”,发展则创新超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坚定传承发展中医药的理想信念就要对中医药事业有热爱之心,廖品正幽默地讲到:“学中医发不了大财,要耐得住寂寞,甘心嚼蜡,潜心钻研,不断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勇于攀登医学高峰。”
廖品正还阐述了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辨证关系,指出重视传承是使中医药学术和经验得到全面系统的继承,并能继续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使中医药的独特优势能够充分发挥。鼓励发展创新是使中医药学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疾病谱的变化,提倡疗效,更好地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服务。没有传承的发展和创新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生命力,不会长久。没有发展创新的传承,固步自封,胶柱鼓瑟,同样没有生命力,难免落后,甚至被淘汰。“现代中医药的发展,不断与现代医疗技术与生命科学融合,所形成的医学成果也将更好地服务大众”廖品正说。
会上,廖品正还与青年学生亲切互动,谈如何培养新一代的中医人。面对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中医学子,廖品正深情寄语:“中医药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古代的、也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医药的传承发展就像接力赛跑,现在接力棒传到你们手里了,希望你们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奋力前行,为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和走向世界做出贡献! ”
整场报告会座无虚席,精彩演讲两个小时不中断,年近80的廖品正教授精神矍铄,侃侃而谈,200余青年中医学子与大师面对面,感受了一程宝贵的大师中医药人生路。
国医大师廖品正教授“传承发展中医药”主题报告会由党委宣传部、对外合作处组织,校团委、眼科学院、校友联络协会协助开展。
(文、编辑/王其奇 图/庞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