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由我校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基于‘道术结合’思路与多元融合方法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创新研究”课题“西部地区名老中医学术观点、特色诊疗方法和重大疾病防治经验研究”课题启动会在成都召开。该课题由我校牵头,冯全生教授为课题负责人,重庆市中医院为合作单位,西部片区6家单位参与。项目负责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谷晓红,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米银军,立即博备用网址_立即博赌场-游戏平台校长余曙光,国医大师段亚亭、张震,全国名中医张之文、张发荣、何成瑶,全国师承指导老师曾定伦、王毅刚、胡天成、李培、陈学忠、罗才贵以及来自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西部片区的23个知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站负责人6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我校科技处副处长国锦琳主持。
余曙光校长代表学校对各位领导和大师专家莅临表示欢迎,对项目的成功申报和顺利启动表示祝贺。他介绍了我校在中医药传承工作的系列举措,积极探索中医药传承人才培养模式,创办李斯炽班、邓绍先班,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他表示,本课题对名老中医进行“道”和“术”两个层面的研究,在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的基础上,实现对名老中医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精神等方面的全人研究,是一项创新之举,意义重大,将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和中医传承人才培养起到较大推动作用。同时,感谢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和兄弟院校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携手共进,希望课题按计划完成各项任务,实现预期目标。他强调,中医人生逢盛世、重任在肩,要努力朝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切实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米银军副局长表示,四川作为中医之乡,中药之库,中医药资源丰富,名家辈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发展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本课题的开展和实施契合当下中医药发展需要,希望课题组立足长远,着眼大局,探索并解决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核心问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证课题有效实施,全面推广名老中医经验。
项目负责人谷晓红教授对本项目的概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考核指标和组织管理等作了说明。实现对名老中医的全人研究,是项目的重点和难点;依托室站、服务室站、合作共赢是项目的特色;充分尊重名老中医的知识产权,是项目的宗旨。谷书记对课题团队前期的勤奋务实、踏实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希望本课题能在项目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课题负责人冯全生教授详细介绍了任务概况、实施方案、进度安排等。他表示,课题立项既是荣誉,更是责任,将带领团队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名老中医室站协同发展方面下足功夫,高效、高质量完成任务。
启动会上,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全国师承导师代表对课题的总体目标、研究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对课题设计、实施方案等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大师们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中医药的理论研究及临床诊疗工作,更关心着祖国医学的继承和弘扬。国医大师张震回顾70余年的求学、从医历程,谈到中医药在历史长河中继承发展、兼容并蓄、跌宕起伏、迤逦向前,如今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相信在本课题的引领下,广大中医人在发扬祖国医学、服务百姓、建设健康中国等方面做出大的贡献。全国名中医张之文教授以《传承》为名,赋诗一首,“纯青炉火几千年,铸就金针度命关。百草遍尝疗痼疾,众心同仰觅仁贤。传薪未了艰辛继,入夜却惊存废喧。国粹扬辉逢盛世,但笑邪藏畏犀燃。”他期望中医人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应用推广等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
启动会上,谷晓红教授向参加课题研究的名老中医代表颁发聘书,冯全生教授与名老中医室站签署了研究协议。项目管理办公室刘铁钢、于河、卜德超副教授分别就项目管理、实施和技术方面的内容开展培训。
本课题目前选入的名老中医阵容庞大,在全国有大的影响,包括分布于西部四川、贵州、云南、重庆等的4位国医大师、7位首届全国名中医和10余位全国师承指导导师。本课题将充分利用循证医学、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等多元融合的方法学体系,挖掘这些名老中医治疗重大难治疾病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和方法,形成“道术结合”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范式,有助于全面系统地继承当代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推动现代中医药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为实现“健康中国”发挥中医学的作用及贡献。
(文/叶桦 郑秀丽 图/教育技术中心 曾睿 编辑/霍文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