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重点学科“中医国际传播学”简介
学科简况:
“中医国际传播学”是立即博备用网址_立即博赌场-游戏平台校级重点学科,依托外语学院建设,以推动中医药文化全球化传播为核心使命,融合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与国际传播学等多学科优势,致力于解决中医药国际传播中的理论构建、实践路径及人才培养等关键问题。学科于2023年10月完成教育部自设二级学科硕士点备案,初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术体系。“中医国际传播学”研究以中医药文化知识体系为基础,探索中医药翻译、跨文化传播及国际教育中的规律与策略,构建中医药国际传播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模式,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全球发展与传播。
学科建设目标:
学院力争在2025-2030年建设周期内,将“中医国际传播学”建成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二级学科。
1. 强化学科国际化特色,建设国际慕课,省级、国家级等一流课程,系统建设中医国际传播硕士点课程体系;
2. 培育高水平师资团队,提升国家级科研项目建设能力;
3. 打造特色化科研平台,推动中医药翻译资源库、跨文化传播实验室等建设;
4. 提升学术成果影响力,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与应用。
学科三大研究方向:
1. 中医药英语翻译:聚焦典籍翻译、术语标准化、临床情景翻译及翻译策略研究,构建中医药翻译理论与实践体系。
2. 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研究传播路径、介质与策略,分析中医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适应与接受机制。
3. 中医药国际教育: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及海外教育标准化建设,推动中医药教育可持续发展。
学科研究基础:
师资队伍: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国际化程度高的师资团队,涵盖正高级、副高级及中青年骨干教师,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超过50%,团队所有成员均具有境外学习经历,形成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科研力量。
2. 科研项目: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5项,涵盖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及四川省社科联等课题,研究方向覆盖翻译理论、跨文化传播及教育模式创新。
3. 研究成果:学科团队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发表SCI/SSCI及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研究涉及中医术语翻译、文化传播机制及国际教育实践,多部教材被省内外院校广泛采用。
4. 平台建设:依托“中国-东盟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心”等平台,整合翻译资源库、同声传译实验室等设施,初步形成“学、研、用”一体化的科研支撑体系。
5. 学术合作:与国内外高校及国际组织建立合作网络,定期举办学术会议,推动中医药文化海外推广与学术交流。
学科特色:
“中医国际传播学”立足中医药文化内核,强化“医文融合”,以国际化视野推动传统医学与现代传播技术的结合,致力于构建中医药全球话语体系,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及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未来将通过跨学科协同创新,进一步提升学科的国际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