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腐败
《检查日报》10月14日讯(记者:高斌)课题未启动,钱已进腰包;立项找关系,事后再分成……科研经费咋成了某些人的“个人提款机”?
据10月13日中国新闻网报道,近日,科学技术部党组通报,审计署2012年4月审计发现5所大学7名教授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2500多万元的问题,目前已有8人被查处。中国科协一项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约四成。
欧美为什么较少发生科研腐败?是因为他们科研经费的申请和审批过程制度严格,程序透明。而我们在科研管理环节却显得过于粗放。一些重大科研项目是由政府部门来管理的,但政府部门需要该领域内的权威来制定项目指南,这也使得评审专家有机会寻租或“自话自说”,很容易造成评审者、申请者和评估者的身份重合。另外,我国科研领域存在明显的多头申请、重复资助等现象,一些所谓的权威专家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导致科研项目申请虚假承诺、预算交叉屡见不鲜。
如果科研行政管理制度不变,行政部门、学校、科研机构和学者结成利益共同体,治理科研腐败相比治理官场腐败更困难。
科研当静心,不为名利绊。铲除科研腐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