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综合试点人才代表调研会
5月8日,学校组织召开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工作调研会,这是学校“面向新质生产力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守正创新’大讨论”开展以来,就深化人才评价改革组织的第二场专题调研会,主要听取来自学校高级专家、引进人才、专任教师、博士后等各支队伍代表的意见与建议。学校党委书记刘毅、校长余曙光出席会议并讲话。调研会由学校党委副书记杨静主持。
刘毅指出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工作是学校党建、人才、科技、教学等各方面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要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生产关系的改革优化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意义,要从人才评价改革推动学校整体工作上水平的全局来认识此次改革的重要意义。其次要聚焦“怎么改”,结合学校学科特点,优化各类人才发展的关键评价指标,突出立德树人和分类评价,加强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在人才评价中的引领作用。最后指出要以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为契机,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改革亮点,力争凝炼出可在一定范围内推广的新经验新范式。
余曙光强调科技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培育高水平立即博备用网址_立即博赌场-游戏平台、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至关重要。他指出,人才评价改革的重点是要开展创新能力的成长性评价、创新水平的贡献度评价,创新群体的团队评价。要充分尊重科学研究规律和不同学科特征,注重开展多维度评价,包括学科分类评价、多学科交叉融合评价、平台建设评价等方面,鼓励人才潜心研究,专注创新,真正推动学校、行业乃至国家的科技实力向前发展。
来自基础医学院等6个学院、中医药创新研究院/交叉学科研究院、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代表、引进人才代表、专任教师代表、博士后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重点就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标准、以原创成果和高质量论文为标志的代表作评价、青年人才评价、博士后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讨论。提出了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建立学校期刊分类标准,加大对原创性重大成果研究的激励,加强阶段性、创新性、可持续性评价支持,探索校企专家联合评审制度,交叉学科人才评价等改革建议。
杨静在调研会小结时指出本轮评价改革既要体现新质生产力下的创新力及业绩贡献导向,也要注重过程评价和状态评价,更加突出评价目标与政策支持及资源配置的契合。她提出将加大力度推进“1+5”的改革思路:“1”是通过改革,建立鼓励成长、鼓励创新、分类发展、校-院联动的精细化“科技人才评价新体系”,营造更有活力、更有持续力、催人奋进的科技人才生态环境。“5”是从5个方面具体实施评价改革,包括建立校企联聘特色岗位的评价;交叉学科特色岗位与团队评价;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岗位的评价指标体系;适合学科特点的、发挥高水平引导作用的职称评审、高水平成果政策修订;博士后资助方案优化调整等。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处长戴鸥从职称改革、高水平奖励、博士后支持等方面介绍了学校人才评价改革工作情况。发展规划处、科技处、教务处、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医院管理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