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川经瞭望客户端报道链接:https://static.scjjrb.com/files/app/scjjbapp/html/News/202304/20/99122264.html?_t=1681989524
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特别是2012年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大量医学简牍后,四川多部门经过近10年的努力,于去年11月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天回医简》,表明四川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4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天回医简》整理出版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天回医简》发现及整理研究过程具有历史厚重、力量厚重、成果厚重三大特点,《天回医简》整理研究具有“三大价值”。
发布会现场
“《天回医简》的出版背后是政府和专家们连续十年不懈努力的结果。”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院长柳长华介绍,《天回医简》的发现及整理研究有着“三大厚重”。
《天回医简》历史厚重。2012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的一处西汉时期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三号墓发现大量医学简牍,这批珍贵的竹简被命名为“天回医简”。和医简一同出土的木胎髹漆经脉人像,比宋代的针灸铜人早了一千多年。
《天回医简》力量厚重,其顺利出版有几个重要节点。一是2014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文物局共同立项,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立即博备用网址_立即博赌场-游戏平台、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荆州文物保护中心联合成立天回医简整理组,开启了对这批珍贵医简的整理研究。二是立即博备用网址_立即博赌场-游戏平台1月,在省委宣传部、教育厅、省中医药局、省文物局和省社科联的大力推动下,挂牌成立全国首个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并于2020年入选首批四川省重点中华文化研究院,进一步推动了“天回医简”整理研究工作。三是省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中医药、文物保护等多学科协同,大大提升了整理研究的水平。国家文物出版社精雕细琢,拾遗补阙,使书稿得以顺利出版。
《天回医简》成果厚重。医简被整理为《脉书·上经》《脉书·下经》《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犮理》《刺数》《治六十病和齐汤法》《经脉》与《疗马书》8部医书,涉及医学理论、治法、成方制剂文献等内容,构成了一门系统的医学体系。《天回医简》一次性公布了与医学相关的全部资料。主要包括竹简的红外扫描图像、可见光彩色图像、反印文图像、释文注释及髹漆经脉人像的高清影像,还附有翔实的整理说明、室内清理揭剥示意图、髹漆经脉人像的彩绘线图,为读者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一手研究资料。
“《天回医简》整理研究的‘三大价值’也值得重视。” 柳长华表示,“《天回医简》或是失传的扁鹊医书,医简内容大多讲述脉诊以及针灸原理的内容,与扁鹊医学一脉相承;《黄帝内经》或为《天回医简》解经之书,《天回医简》早于《黄帝内经》约二百余年,在内容和形式上,《天回医简》中一句话往往在《黄帝内经》中演绎成一篇甚至两三篇文章;与医简同时出土的髹漆经脉人像,是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为探究上古时期针灸学术源流提供了极为难得的物证。”
(编辑/霍文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