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年1月19日
来源: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统一战线工作部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J33viNWz1wKLBeHx7zkCg
内容:
【背景】
1、2011年国务院批复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2016年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2020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布局。成渝双城经济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使三大国家战略融为一体,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形成经济圈的软实力。2021年12月15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项工作组在四川举行了第四次联席会,强调成都重庆两地将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作为唱好“双城记”的文旅地标,将巴蜀文化深度整合规划,携手重庆向境外推广大熊猫、大遗址、大山城、大三峡等世界级文旅品牌,共同打造“巴蜀之路”文旅品牌。
2、巴蜀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医学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012年天回镇出土的《天回医简》据考证是扁鹊所著,显示春秋战国时期中医药文化已经在四川传播应用。在《山海经》中还载有“神医”巫彭、巫咸,东汉时期的医学家涪翁著有《针经》和《诊脉法》,汉代的郭玉、唐代的昝殷、杜光庭也是当时名医,宋代成都人唐慎微所著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堪称《本草纲目》的蓝本;清代的唐宗海、张骥、曾懿等都是当世名医。在近现代,如沈绍九、郑钦安、萧龙友、蒲辅周、冉雪峰、熊寥笙、李重人、任应秋、杜自明、李斯炽、吴棹仙等中医名家,均出自川渝巴蜀地区。
巴蜀地区中药材资源丰富,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之美誉。据资料统计,四川省有中药资源有5000余种,其中植物药4600余种,动物药320多种,矿物药130余种,其中著名地道药材和主产药材30余种。重庆也是重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大面积的山区生长着数千种野生和人工培植的中药材,在全国产量教大的有黄连、五倍子、金银花、厚朴、黄柏、杜仲、元胡等,都是临床常用的品种,巴蜀地区的中药材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巴蜀地区中医药文化地标资源丰富。四川省眉山市的彭祖山,是国内独有、世界唯一以长寿养生为特色的文化旅游风景名胜区;成都市新津区的老君山,全球道教主流教派全真龙门派圣地,相传山上生有仙草,名稠粳,食之可以长生;绵阳北川药王谷,所在地区盛产中草药,相传中华医药始祖岐伯、药王孙思邈、刘神威、李时珍等许多名医,都曾到这里采药治病,山上居民也有供奉药王菩萨的习俗,成为全国唯一面向亚健康人群开展国医体检健康调理的度假区。药王谷有100余多种观赏性中草药,尤其是每年三月末辛夷花开时,百棵大树,满树鲜花,漫山遍野,其壮观的景色令人难忘。
此外,近年来川渝地区还逐渐打造了苍溪药文化博览园、蜀南花海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洪雅峨眉半山七里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雅安市宝兴县大园包中药材基地,重庆大足区季家镇冯楫中医药文化公园等。
【建议】
1、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中纳入中医文化元素,建设巴蜀地区中医药特色文化地标。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中,充分纳入中医文化元素,可利用现有资源,充分整合应用,发掘巴蜀地区的中医文化特色,增强包括世界各国游客在内的中医药文化吸引力。
2、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它既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中华文化向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巴蜀地区中医药特色文化地标建设中要充分融入中华文化传承教育功能和海内外传播功能,同时可兼顾发挥好中医药文化地标的养生康复功能。
3、川渝地区联手打造除大熊猫、大遗址、大山城、大三峡品牌外的“大中医”文化品牌。
(文/省政协委员、农工党立即博备用网址_立即博赌场-游戏平台总支主委 冷建春 编辑/霍文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