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博备用网址_立即博赌场-游戏平台

图片

图片

官方QQ
官方微信
手机版
您的位置:首页 >教研中心>详细内容

教研中心

《教学大纲》融入课程思政编写指南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2-28 21:25:57 浏览次数: 【字体:

一、 “课程思政”总体要求

紧密结合课程的特点与建设要求,找准课程中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凝练课程的核心价值观,基于教学目标的刚性、教学内容的思政鲜活性和教学评价的思政 底线,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创新思维、突出重点和注重实效” 的原则,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等规律创造性地 开展工作。用逻辑说话,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力求内容科学,方法科学,不硬讲,不空讲。在价值传播中注意知识含量,知识传播中注意价值观引领,充 分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二、 “课程思政”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运用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 内容,全面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 发展的人才。

三、 “课程思政”内容

根据课程的特点与建设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进一步突显 课程“育德”功能。主要包括:

内容

思政元素

家国情怀 

(责任与担当)

党和国家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 代精神,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坚持等;

个人品格

(如何做人)

(1) 道德情操:社会道德、个人道德和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
(2) 健全人格:思想、情感、态度、行为、心理、哲学、 艺术、性格和体质等;
(3) 智力:观察、想象、思考、判断、推理、逻辑和思维等;

    科学观

  (如何做事)

认识论和方法论,求真务实,开拓进取,钻研,毅力,勤奋,视野,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学术诚信等。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围绕“课程思政”目标,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做事做学问。教学设计的方法有:

1.从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价值观、思想、思维、情感提炼。


2.价值模块整合:知识模块重组、广度延伸、深度解读、德育内涵发掘。将专业课程内容用一条思政线索串联起来,将思政点连接成思政线、思政面,与学术和方法融合成“多维体”。


3.发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与元素:认识论、方法论、自然辩证法的思路和方法,思维方式(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造思维)的启发与建立。


4.讲好故事:教学内容涉及到的大师成长道路,学科发展史,教师个人经历等,引导学生从中发掘价值观


5.“反面教材”的应用:多维度分析失败教训和警示性问题的原因(术、道、德,主客观原因);剖析“流言”,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比较,不断提高辨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


6.问题导向:以针对性问题为线索,提出问题和难点,找出解决办法,挖掘并呈现解决问题过程中所涉及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思政元素。


7.教学材料选择:中国元素,中国的事情,中国的政策、意识、文化;价值观追求。


8.实验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实验课是思政元素承载量最大、项目最多、 频度最大的承载体。制度敬畏与自觉遵守,环保,生命,客观、严谨、细致的科 学观训练,团队协作,发现与质疑,探索,创新思维等。


9.制定与课程相关的制度、规范,仪式、教学流程。

五、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1.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讲(课堂讲授)、查(学生查阅资料)、做(社会实践、 调研、课件、微视频、数字故事)、演(学生演讲、报告、编剧演出)、论(论文、 讨论、辩论、论坛)。

2.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课题项目设计方法,组织和引导学 生积极参与,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够有效地激励学生产生学习内动力,能够 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

3.拓展教学时间与空间。通过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和线上线下三个方面结合。

4.协同教学。知名教授、专家、道德模范协同教学,同类系列课程的协同教学。

5.在已经成熟的“教学模式”中融入思政相关问题。

6.课程评价与反馈。通过一定的评价手段対学生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 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7.社会资源的发掘和应用。通过校企合作,社会实践基地锻炼,社区体验等 方式发掘与应用社会资源。


六、 “课程思政”引导方式

“课程思政”引导方式要坚持灌输与渗透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灌输与渗透相结合就是坚持春风化雨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选择,从被 动、自发的学习转向主动、自觉的学习,主动将之付诸实践。通过隐?性渗透、寓 道德教育于课程之中,通过润物细无声、滴水穿石的方式,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 教育的有机结合。
方式
说明
制度引导
专业课程的专有“规矩”,“任务”。
情景创设
文化和情感(虚拟的,故事的,教学环境),网站、教学场所等环境布置。
问题导向
高层次的问题设置(应用性,评价性)。
评价导向
价值判断与导向,思维,情感,“术、道、德”因素等。


七、“课程思政”评价方式

1.诊断性评价:通过开课前和开课后设计问卷和量表,对学生的“道德” 本身和程度进行“量化评价”的问题,判断学生的状况;


2.形成性评价:通过学生参与情况、教学过程的记录、行为学观察进行评价、反馈;


3.终结性评价:通过量表、学生的心得体会,并结合诊断性评价以及形 成性评价的结果,给予学生定性或定量的评价。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k6924Ky9hDAdzXMD6uvEA


终审:课程思政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