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原副书记李涛腐败案剖析
他就是那温水中的"青蛙"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原副书记李涛腐败案剖析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4-10-21 08:31
2014年4月15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副书记李涛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移送司法机关。经查,2003年6月至2013年11月,李涛在担任伊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及省农垦总局党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的10年间,非法收受和索取23个个人和单位钱款116万元人民币、101名干部的礼金276.6万元人民币。另外,李涛尚有500余万元人民币的财产不能说明其来源。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纵观李涛的堕落轨迹,其实就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李涛就犹如那只水中的“青蛙”,贪恋温水舒适,水温慢慢升高却浑然不觉,等到水温高到他受不了想跳出来时,已经无能为力。而煮熟李涛的这锅温水,正是那些常常被某些领导干部忽略的所谓“人情往来”。
李涛的堕落折射出贪官普遍的犯罪轨迹:他们起初可能都有着较强的党性、较高的政治觉悟,而非一开始就伸出腐败的黑手;他们开始可能都曾勤勤恳恳地工作,谨小慎微、克勤克俭,但在有了一定的成绩之后,特别是在“裹着糖衣的炮弹”持续狂轰滥炸之后,逐渐不能把持住自己,胃口越来越大,胆子也越来越大,直到最后“恍然大悟”时,已再难回头,沦为人民的罪人。
漫画 李明新
小节逐渐失守 跌倒在“人情往来”
一开始,李涛对送钱送物者是反感的,但他渐渐发现,躲得了今天,躲不过明天;躲得了这个人,躲不过那个人……从第一次收礼金忐忑不安到后来心安理得、习以为常。
不少人听到李涛落马的消息时都深感震惊,因为在大家的印象之中,从省委组织部下派的李涛谦和内敛、勤奋严谨,尤其在伊春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期间,伊春市委组织部一扫之前落后的工作局面,多年在全省名列前茅,还曾荣获全国基层先进党组织荣誉。有这些业绩在前,人们很难把李涛与腐败分子挂钩。
的确如此,出身干部家庭的李涛,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老实、聪明、肯干,一直是个有追求的人。1973年5月,18岁的李涛到明水县友爱公社当知青,后来又去了省涝州鱼种场和哈尔滨市郊区王岗公社畜牧场。在青年点,他不怕苦不怕累,事事干在前面,不但当了点长,1977年还入了党。同年,全国恢复高考时,对知识极度渴求的李涛报了名,并以优异成绩考入了黑龙江中医学院中医系。因为学业出众,成绩优异,李涛在大三时就开始代课任教。1982年12月,他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兼任辅导员。1983年7月,李涛升任校团委副书记(副科级)。同年11月,李涛被选调到省委组织部任副科级干部,此后历任正科、副处、组织指导处副处长、处长,在省委大院一干就是20年。
2003年6月,在许多人羡慕的眼光中,48岁的李涛出任伊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但,连他自己都不曾料到,这光辉的起点却成为堕落的开始。
从省到市,虽然都是从事组织人事工作,但李涛手里的权力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的他,掌握着干部的人事任命权,市县官员的升迁必须过组织部这一关。尽管其他的市委常委都有权影响人事任命,但组织部负责具体操作,并且掌握着官员的详细材料。过不了这一关,干部的升迁几乎不可能。
李涛担任伊春市委组织部长,成为当地许多干部讨好、巴结的对象。逢年过节,他们都要想办法表示表示,意思意思。不为别的,只求有个好印象,在以后提职的时候有个关照。
20年的省委组织部工作经历,练就了李涛严谨的处事作风。一开始,他对送钱送物者是反感的,年节时能躲就躲,或者干脆手机一关,回哈尔滨猫着。实在躲不过去,就叫人送回去。但李涛渐渐发现,躲得了今天,躲不过明天;躲得了这个人,躲不过那个人;躲得了下级,躲不过同级……2004年春节的前几天,李涛被嘉荫县委组织部一名干部孙某某堵个正着,推辞不过,收下了他送来的3000元礼金。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李涛心里一直忐忑不安。但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心安理得地揣兜了:一没给他办事儿,二也没超过红线。一回生,二回熟,此后7年间,李涛先后9次收受此人礼金共4万余元。
渐渐地,这些小打小闹式的交往令李涛放松了警惕。在他看来,这些都是正常的人情往来,过年来看看领导也无可厚非。正是基于这样的心态,自2003年6月至2010年2月,李涛在担任伊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期间,先后“心安理得”地收受了82名伊春市干部所送礼金251.5万元人民币。2010年2月,李涛担任省农垦总局党委副书记后也没闲着,在当年10月至2013年11月,先后收受19名农垦系统干部所送礼金25.1万元人民币。
就这样,李涛在自我麻痹中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渐行渐远。一直以来,在很多人眼里,组织部长是“管官的官”,是“官中之官”, 掌握着最为重要的选人用人权,有着“号令百官,莫敢不从”的地位。然而,有一些组织部长,诸如李涛之流,随着年月的累积,渐渐丧失谨小慎微的操守和居安思危的警惕,沦为人民的罪人。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掌管人权、事权、财权的实权干部,应该引以为戒,居安思危。知否?你手中权力越大,关注者就越多,面临的诱惑也越多!知否?你手中的权力,就是一把双刃剑,稍有不慎,就可能触犯党纪国法。
最大的腐败是选人用人上的腐败。吏治腐败,贻害无穷!如今,李涛提起省委组织部,就泪流不止,痛悔难当。他说:“我对不起父母,更对不起省委组织部这个单位,给它抹黑是我最内疚的……”
自我麻痹不觉 毁于索贿受贿
谁能想到,口碑极好、志得意满的李涛干工作风生水起,收受贿赂也毫不拖泥带水,甚至有时候还“主动出击”。
贪欲之门一旦被打开,贪心便如洪水猛兽般滋长。渐渐地,李涛一边心安理得地接受源源不断的礼金,一边开始收受目的性较强的贿赂。截至李涛事发,他非法收受和索取的钱款达116万元人民币。
在向李涛行贿的23名干部中,伊春市嘉荫县副县长崔某某出手最阔绰。2009年换届选举时,嘉荫县缺一名女副县长,当时竞争比较激烈。时任铁力市铁力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的崔某某呼声较高,铁力市也向伊春市推荐多次,但迟迟不见任命。几个月后,崔某某沉不住气了,这次要是提职不成,她的副处级可就泡汤了。她转念一想,难道是“卡”在了组织部长那里?于是,在11月的一天,崔某某来到李涛的办公室,一番自我介绍之后,她把一个装有2万欧元的信封放到了李涛的办公桌上。崔某某走后,李涛被信封里的欧元吓了一大跳。不过,最终侥幸心理占了上风,因为崔某某的程序已经走完了,这个钱不收白不收!到了12月,崔某某终于如愿担任嘉荫县副县长,而不明就里的她还以为是那2万欧元起了作用。
下坡路总是比上坡路好走,因为顺风顺水。谁能想到,口碑极好、志得意满的李涛干工作风生水起,收受贿赂也毫不拖泥带水,甚至有时候还“主动出击”。
时任省林业第二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的张某某就被“击中”过。两人是在2007年张某某找李涛反映医院人员配置老龄化时认识的,他找李涛的目的是想在单位内部提拔一些年轻干部。2008年5月的一天,张某某忽然接到李涛的电话。一阵寒暄后,李涛话锋一转,“我要去中央党校学习,能不能帮忙处理一些费用?”张某某岂敢怠慢,立即应允。后来,他迅速筹集了5万元人民币,亲赴北京交到李涛的手上。
李涛“主动出击”不止一次。2005年上半年的一天,李涛向时任南岔区党委副书记、区长林某某提了个“小请求”,他说部里准备购买一套照相器材,大约需要10万元人民币,请林某某帮助处理一下。当时,林某某很为难,10万元并不是个小数目。但他和时任区委书记牛某某一商量,这钱还真得出。一来,区里的许多工作需要市委组织部支持,二来,年终的目标考核也是个问题。于是,李涛如愿以偿地得到了10万元人民币,但却没有用于购买任何摄影器材,而是直接揣进了他个人腰包。
在李涛腐败案的名单中,还有一个人不能不提,这个人就是财大气粗的省农垦总局齐齐哈尔分局原党委委员、查哈阳农场原场长李晓光。李晓光与李涛交往,是想放长线钓大鱼,却没承想把他自己先钓进了牢房。
2010年11月的一天,李晓光来哈尔滨办事,两人在饭店吃饭。在送李涛回家的路上,李晓光问:“你家里有车用吗?”“以前在伊春有,调回省里时还给原单位了,现在家里没有车。”李涛的回答令李晓光计上心来,“我借你台车先开着。你父母身体不好,家里有台车用也方便。”“那你就从单位或是朋友那儿给我借台车吧。”李涛丝毫没有推托的意思。第二天,李晓光豪气地斥资62万元人民币在哈尔滨某4S店购买了一辆奥迪A6轿车,落户到其朋友于某名下。元旦前,车子被送到李涛手上,后来此车成为李涛爱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尽管后来李涛知道了奥迪车是李晓光特意买给他的新车,但已将他当成自己人的李涛丝毫没有退还的意思。
尝到甜头的李涛,在2011年5月又打起了李晓光的主意。两人在开发区喝茶的时候,李涛对汇报完工作的李晓光说:“我最近想把江北的别墅装修一下。”“你看我们查哈阳农场的城建不错吧?我帮你找人设计和装修。”头脑活络的李晓光很擅长投其所需。“不用,我设计图现成的,就是钱不够。你能不能给我攒点钱?”“需要多少您说!”李晓光十分爽快。“大概一百五六十万吧。”李涛脱口而出。李晓光立刻心领神会,出手向来阔绰的他马上表态,“一百五六十万哪够啊?装修完还不得买点家具呀?怎么也得200万!我看看从朋友那攒点。”十多天后,李晓光将200万元人民币交到李涛的手上。实际上,这笔钱并没有被李涛用于装修,因为那个别墅他根本就没有买,其中70万元人民币被他用于交付群力公务员小区住房首付款,剩余130万元则被存放在他办公室卷柜内。直到2013年6月,李涛得知李晓光被审查,才心急如焚地先后将轿车和200万元人民币归还给李晓光。
赃款赃车能退回去,留下的痕迹却是抹不掉的。面对采访,李涛声泪俱下地说:“没进来之前,我真的没意识到自己犯这么大错误。”
祸患常积忽微 温水青蛙可悲
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就死去了。一个人也是如此,职务升迁了,生活变好了,信念就可能慢慢消失了。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李涛的腐败看似起源于人情往来,实际上根源在于他自身的贪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权力监管的缺失,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李涛开始腐败以及达到腐败的高峰期就是在他担任伊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期间。案发后查实的392.6万元礼金和贿款中有367.5万元是其在伊春任职时所收。落马后,李涛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走到今天之前,对我的批评教育没有过,谈话提醒也没有,平时对我的监督太少了!”
此外,一些社会不良风气对李涛的腐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止一位给李涛送礼的干部对办案人员提到,“这些年就这么个风气”、“年节看看领导,是一种习俗”。面临这种风险考验的领导干部也绝非李涛一人。这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不良风气,究竟腐蚀了我们多少党员领导干部?当治,当刹!
为官者,如果把握不住自己,做官和坐牢不过一念之差、一步之遥。那么,究竟该如何把握住自己呢?
坚定信仰修“廉心”。从李涛案我们可以看出,信仰一旦沉睡,贪欲便会乘虚而入、兴风作浪。久而久之,他对违纪违法之事从当初的不习惯到习惯再到成为惯例……为避免步李涛后尘,被欲锁控,因欲而贪,因贪而腐,党员干部要不断清除思想上的“污垢”,修得一颗“廉心”方能肃清心底形形色色的杂念,将贪念扼杀于萌芽状态。
勤于律己养“廉身”。小节不守,大劫难逃。青蛙因为贪恋温水中的安逸而丧失了性命,鸟雀因为贪恋地上的秕谷而丧失了自由。李涛走上腐败之路就是从几千元人民币“小钱”开始,之后渐渐沉湎于这些蝇头小利,不能自拔。生活中,有的干部时常感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总是无孔不入,让你防不胜防……其实,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只能说明你的修为不够,才令对方有机可乘。清人张伯行有句自警名言:“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古人尚能如此,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更要时时处处以党纪国法、廉政准则约束自己,守住小节,方能走好人生每一步,守好仕途每一处关卡。否则,李涛的今天未必不是你的明天!
谨慎用权践“廉行”。“廉心”之后,势必“廉行”。为官者不仅要在思想上将贪腐之念扼杀于无形,更要在行动上做出表率,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谨慎独处、审慎用权,对各种可能引起腐败的行为防微杜渐,防止重蹈“温水煮青蛙”的悲剧。践“廉行”,最重要的当属谨慎用权。要知道,那些逢年过节想方设法巴结你的人并不是被你的个人魅力吸引,而是冲着你手中的权力使劲儿的!
率先垂范倡“廉风”。但凡腐败分子,在案发后总要为自己找一块 “遮羞布”,李涛也不例外,他说:“我可以不给他们办事,但不收钱就会得罪他们。”“我收了,对方才会心安……”李涛这番话虽属狡辩,但也道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李涛在任职伊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和省农垦总局党委副书记的十年间,收受贿赂、接受礼金涉及人数达124人。党员领导干部要想不受邪风浸染,就要自己先做到“身正”,自觉抵制各种“糖衣炮弹”的袭击,积极弘扬廉政文化,倡导清廉风气。(樵夫 筱文 萧萧)
忏悔录:
私欲膨胀,我把权力变成谋私工具
经过这段时间的深刻反思,我认识到,我之所以走到今天,完全是放松了世界观改造和政治理论学习,无视党纪国法,私欲膨胀,法制观念淡漠的结果。是我辜负了党组织多年的培养,辜负了省委组织部老领导和同事的信任,辜负了家人、朋友的期望。
回想自己的成长历程,我从一名知青考上大学,步入省委机关工作;从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一步一步走上了地厅级领导岗位。这是组织多年培养,更是领导和同志们帮助与支持的结果。在省委组织部的20年是我最难忘的20年。我最好的年华在组织部,成长也在组织部,所以,沦落到今天这步,感到最愧对的也是组织部。我给组织部这个单位抹了黑。
2003年,我到伊春任职后,本应严格恪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政规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而事实上我却没能很好地把握住自己,把党组织赋予我的权力变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
由最初接受他人钱财时的紧张不安,逐渐变为后来的习以为常;由开始的逢年过节接受礼金,到后来的为人办事收人钱财。收受的数额也开始由少变多,胆子也越来越大。但这些违纪违法行为,都被我自我安慰地定为“正常的人情往来”,我在自欺欺人和心存侥幸中,由人民的公仆蜕变为人民的罪人。
我深知,我的错误是严重的,罪责难逃,必将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惩处,这是我罪有应得。事到如今,我谁都不怨,就怪自己。在廉政风险高的岗位工作的干部多了,面对各种诱惑,许多人很有定力,做得很好。而我,根本原因还是自己主观上出了大问题。
过不了多久我就60岁了,本该回家安度晚年、尽享天伦之乐,可是……现在能判多少年我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出狱也不知道……但我由衷地希望,组织能给我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机会。在此由衷地劝告在职的领导干部以我为戒、警钟长鸣,慎用权力、珍惜自由。须知,小节不守,终将大劫难逃啊!(本文根据李涛悔罪书和采访谈话记录整理)
办案者说:
为官,当守住小节
李涛的堕落令许多人感慨不已,之前,他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优秀的干部。从省委组织部到市委组织部,虽然李涛从事的都是组织人事工作,但他手里的权力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实权后众人的追捧恭维,令原本谨慎的李涛渐渐丧失了警惕,走上了腐败之路。
在任伊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和省农垦总局党委副书记的十年间,李涛收受贿赂、接受礼金涉及人数达124人。尤其在伊春期间,从各个区到县直各局的干部争相给他送钱。这些人绝大多数是在中秋节和春节前后,打着“人情往来”的旗号,行违纪违法之实。在这种不良风气的浸染下,李涛成了那只可悲的“青蛙”。
唐代诗人杜荀鹤有一首诗《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掩卷沉思,李涛案为我们敲响了这样一记警钟。水温是一点点升高的,罪行是一笔笔累积的。李涛这个“青蛙”,从活蹦乱跳到丧生于煮,说到底还是放松警惕而致。如果他能一直保持警惕,守住小节,断不会有今天的下场。
党员领导干部要想不受邪风浸染,就要自己先做到“身正”,才能够保证行为不出轨,权力不滥用,出污泥而不染;“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保爵位之策保国家”,切实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