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博备用网址_立即博赌场-游戏平台

图片

图片

您的位置:首页 >研究生教育>详细内容

学位工作

2023年度立即博备用网址_立即博赌场-游戏平台中西医结合学术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3-28 18:39:02 浏览次数: 【字体:

一、总结概况

立即博备用网址_立即博赌场-游戏平台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是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学校建校之初即开创了中西医结合学科,2001年被评为教育部一级学科。中西医结合学科创建于学校建校之初,2001年学科被评为教育部重点学科,2008年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2012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020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3年被评为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学科有中西医结合基础和中西医结合临床两个二级学科,先后于1986年、1990年获得二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1990年获批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获批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通过教育部学位点周期性合格评估。

2023年学位点共计招收硕博士研究生7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1人,硕士研究生55人,含推免生1人;授予博士学位15人,硕士学位33人。2023年就业率为100%,就业去向主要是医疗卫生单位、升学、科研单位、高等教育单位等。

学科现有研究生导师11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33人,汇聚了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千人专家等,已形成行业领军人才、学术中坚骨干、青年后备人才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人才梯队,整体实力位居国内前列。本年度新增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四川省名中医6人、天府峨眉计划青年人才1人。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深化思想引领,厚植中医文化根基

通过探索“党建+思政”育人新模式,聚焦立德树人,一中心三主脉四协同”的研究生思政教育模式,书记院长率先垂范,全院教师积极参与,培育时代新人。培养“红心沁基石”党建品牌,成立红心服务团,主动将文化传承的使命扛在肩上,传播中医药文化魅力,厚植文化自信之根。由书记院长领衔,带领师生积极开展系列文化传承活动,通过主题党日活动、红色教育基地实践等形式,弘扬红色精神,让中医药文化的魅力深入人心,以实际行动绘就文化自信的底色,为中医药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2、完善保障体系,助力学生全方位发展

始终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完善研究生的管理服务体系。以“灵枢”管理服务学习营为动能,以解决师生问题为导向,以“一站式”服务、午间延时岗位为举措,不断强化管理人员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修订和完善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制度,规范评审程序,增加奖励机制,以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学习热情。同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打造了集微信、QQ、钉钉等多位一体的管理化平台,不仅加强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和交流,还通过主流媒体阵地积极传播有价值的信息,增进了师生间有效沟通交流,为研究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1、健全课程体系构建

为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积极推进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分层分类优化各研究方向研究生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强化课程思政,改革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突出专业特色。同时,鼓励跨学科的选课机制,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活力。这一举措将有力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养,为培养具有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2、优化导师队伍建设

在持续优化导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原则,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导师队伍。规范“导师申请-学科审核-学位分委员会审定-公示”的导师选聘流程,选拔具有深厚学术造诣、丰富实践经验和高度责任感的导师,确保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开展以“学校主导、学院主责、全员参与”的研究生导师培训体系,深化导师带生绩效改革,形成研究生培养成效与导师考核关联机制,推进研究生导师“选聘-培训-考核”全过程闭环管理。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保障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应始终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培养。通过定期组织师德师风培训、开展师德师风评议等活动,引导教师自觉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加强对教师行为的监督和管理,严肃处理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确保教师队伍的纯洁性和高尚性。通过师德师风建设,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全年无师德师风问题、违反法律法规、学术不端等被查处或通报的情况。

4、提升研究生科研水平

定期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座,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7名博士研究生在第三届中西医结合研究生创新论坛、第19届中药全球化联盟大会、《中华中医药杂志》社第十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等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做报告,与同行交流研究成果和心得,提升学术水平。2023级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博士研究生叶臻获第十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征文卓越论文。2023年研究生发表SCI论文70余篇,SCI影响因子最高为11.4,IF≥5论文28篇。其中23篇SCI论文获得学校高水平论文奖励。

5、加大研究生奖助力度

研究生奖助机制充分体现教育公平,除国家奖、助学金和学业奖学金外,各学院及附属医院与企业合作,先后设立新绿药企业奖学金、华神企业奖学金等奖学金项目,扩大奖学金覆盖面。通过奖助对研究生的激励与资助作用,调动研究生从事学习及研究的积极性。2023年,获国家助学金资助人数265人,资助金额137.56万元,学业奖学金92人次,获奖金额72.40万元,获高水平学术论文奖励23人次,大幅提高了研究生奖励范围和资助力度。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进展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扩大招生规模,进一步完善招生计划指标分配,向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倾斜。提高培养质量,不断完善和更新研究生培养方案。在培养环节中新增导师组会;在课程设置中,更注重实验实践课程和前沿交叉学科课程建设,强化实验实训教学,专业课中增加实验实训能力培训项目,持续加强研究生教育改革,2023年,获批7项校级研究生教改项目,其中重点项目2项。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外引”扩大教师规模,以学科需求为导向,加大海内外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全职或柔性引进有影响力的优秀专家,参与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内培”优化教师结构、提升教师素质,鼓励学科教师到海外知名高校访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加大对学科教师主持国家级课题、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得各类教学/科技成果奖的奖励力度。本年度新增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四川省名中医6人、天府峨眉计划青年人才1人。全年新增进站博士后13人,科研助理7人。

3、推进科学研究发展

聚焦中医学科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瓶颈,以中医传承创新、学科交叉和创新性结果为导向,形成了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2023年度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4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部级9项,到账经费2066万元。年度内公开发表高质量SCI论文228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87篇,获批授权发明专利5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7项。

4、传承弘扬优秀文化

依托国际教育学院,以学历教育、短期培训、海外办学等教育模式向留学生或海外学子传授中医药文化。持续推进与美国、德国、瑞士、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中医药学术交流,编制多语种的高质量的中医药文化宣传读本和音像资料,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提升中医药文化认可度,从而全面加速中医药文化在海内外传播。

5、拓展国际合作交流

通过派遣教师赴海外知名中医学院校访学、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不断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促进中医学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同时,积极邀请国际知名中医学者来华交流、讲学,共同探索中医学术的国际传播和创新发展。除此之外,做好资金及政策保障,设立赴境外学习培养经费,根据不同学习类型、学习时间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和保障,制定学生管理办法,从学籍、课程、学分等方面给予政策保障。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和省学位办《四川省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实施办法(试行)》,2023年抽检的本学科硕博士论文全部合格。

六、改进措施

1、强化学生管理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开展研究生系列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提高就业竞争力。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咨询服务,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2、加快信息化建设

建设完善的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畅行杏林”等平台,建立完整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的规范化和共享化,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学生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提高管理效率。

加强管理人员信息化培训:对研究生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提高他们掌握现代信息化办公要求的能力,提升研究生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研究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深化“学科交叉”师资队伍建设:鼓励中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多学科交叉的导师队伍,促进交叉学科创新人才的培养。

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合作项目,拓宽国际视野;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和科研机会,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4、加大招生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线上平台: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招生信息和校园风采展示,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学科优势与特色。

重视线下宣传机会:定期开展暑期夏令营、考研动员会、校园开放日等线下活动,宣传学校学科,扩大影响力,吸引优质生源报考。

5、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拓宽国际视野:积极承办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积极与国外学术机构、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与国际研究前沿接轨。

加强国际合作项目:与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更深入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工作。

综上所述,我校将继续按照国家、四川省、我校最新出台的系列文件要求,严制度,抓落实,保质量,切实增强导师立德树人培养观和研究生科研诚信意识,提高博硕士培养水平,为导师和研究生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确保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促进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


终审:基础医学院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