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博备用网址_立即博赌场-游戏平台

图片

图片

您的位置:首页 >详细内容

社会服务

管理学院心理防疫之亲子关系与家国情怀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4-19 18:31:39 浏览次数: 【字体:

童年对人生的意义,正逐渐被精神分析发现。英国的克莱因通过对婴儿成长过程的观察,提出的“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人是被(早期)关系所定义的。人长大以后的人生,就是不断地在象征层面一次又一次重复着这个关系的过程。这种反复重复的现象,构成了我们所说的“命运”。

举例说明,一个成绩优秀、能力出众的人,却总是处理不好和上司的关系,他怎么努力工作,机会总是一次次被扼杀。他从不屈服认怂,两个人心照不宣地纠缠了10年,直到他的父亲去世,他终于精神崩溃,不得不求助心理医生。原来,他自小因为调皮总是被父亲暴力对待,父亲酗酒,稍有挫折就寻他出气,而他回敬给父亲的是咬牙挺住和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父子关系的模式就是对抗,对抗中包含着被遮蔽的爱与亲情。粗暴的父亲,让他只感受了如何“对抗”权威,从没有让他体会过直接的爱和呵护。所以,他只能也只会用对抗与一切象征层面的“父亲”相处,从人际的怪圈中走不出来。而任何象征层面具有“母亲”或“父亲”特征的人或事,都能启动我们的早期关系模式,让我们局限于某种“循环”里,形成我们各自的人生。

每个人的童年都不一样,我们在与父母的爱恨纠结中长大,或爱多于恨,或恨多于爱。有人可以直接说爱,有人用恨表达遮蔽的爱。自然,也有人从小就是留守儿童,对父母,只有陌生与疏离,其他的情感,都没能发展。

我们带着各自的关系模式进入社会,与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相处,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矩阵。从更宽阔的视域看,国家就如同一个具有养育和容纳功能的母亲,而治理国家的政府,则如同一个权威的父亲。

那么,如何从一个人早年的关系去寻找他今天的立场和思想根源呢?很多移民到国外的华人,为什么一出国就爱国呢?因为他的母子关系、父子关系,决定了他无论身在何处,都逃不开与这个国家的情感连接。

(文|管理学院心理学教研室  许凯莉副教授)

终审: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