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5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高体健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确立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理解全民健康与全面小康的辩证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人民健康既是民生发展问题,也是社会政治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然要求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只有实现了全民健康的全面小康,才能经受住历史检验。
全民健康是全面小康的条件。健康既是每个人全面发展和实现幸福生活的基础,也是每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拥有健康的人民,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只有全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改善的社会,才能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和谐有序。在此意义上,保障人民健康就是保护生产力、促进人民健康就是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健康理念融入各项政策,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不断优化健康服务供给,解决好人民群众防病治病问题,保障好人民群众基本健康权益。
全面小康助力实现全民健康。伴随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及各方面制度机制持续成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络和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建立,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不断改善。在1990年处于低人类发展水平组的47个国家中,中国成为目前唯一跻身高人类发展水平组的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为保障全民健康提供更充足物质基础、更可靠制度保证、更完善社会保障、更全面医疗卫生服务、更优美生态环境,还会大幅提升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能力、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质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多样化、品质化、个性化需求,将“人口红利”更好转化为“健康红利”。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大决策,到党的十九大部署“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中国建设顶层设计、总体战略和实施路径不断明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健康中国建设为抓手,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一方面,树立和践行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实施医疗卫生、体育健身、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理,推动卫生健康工作理念、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另一方面,制定和贯彻“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着力增强城乡基层防病治病能力,全力推进医疗卫生与健康领域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坚持以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更加强调各级党委政府统筹协调的责任,更加突出依靠群众,更加注重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推动区域分开,以县医院建设为抓手推动城乡分开,以病种为抓手推动上下分开,以三级医院日间服务为抓手推动急慢分开,科学规划布局医疗联合体建设。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专利药谈判,多措并举解决药品短缺问题。建设综合监管制度,创新治理模式和问责机制,加强行业全要素全流程监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完善大病保险制度,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重塑医药卫生管理和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在此基础上,下一步应认真梳理各地深化医改情况,总结经验做法,完善配套政策,坚持三医联动,强化医防协同,打好医改组合拳。
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既是维护和保障全民健康的需要,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需要。坚持以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问题、健康产业的主要短板弱项为工作导向,统筹推动健康产业发展,突出重点,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非基本医疗领域配置资源的活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关键技术和创新产品研发应用,提高健康产业科技竞争力;坚持深化健康产业跨界融合,改造升级传统业态,壮大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提高健康产业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着力实施优质医疗健康资源扩容、“互联网+医疗健康”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提质、健康产业科技创新等系列工程,扩大优质医疗健康资源覆盖范围,增强健康产业融合度和协同性,提升健康产业科技竞争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多样、更加优质的健康产品和健康服务。
以理念引领行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影响健康的因素中,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占60%。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显示,立即博备用网址_立即博赌场-游戏平台我国居民健康素养达19.17%,比2018年提升2.11个百分点,但也存在健康素养水平在城乡、地区、人群间分布不均衡,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全民健康与健康促进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倡导和树立“两个第一”理念。将“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引导人人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实现人人热爱健康、追求健康、生活健康、享有健康。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构建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宣传模式,提高学生主动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行为习惯。高度重视健康教育专业发展,培养专门健康教育人才。设立面向医务、教学和专业传媒人员的健康教育能力专项培训,为公众提供更加及时、科学、精准的健康教育服务。
推动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参与。政府层面,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工作内容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依法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制度,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将公民主要健康指标改善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学校考核体系;推动形成全民健康素养促进长效机制和终身健康教育体系。社会层面,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主动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健康指导,新闻媒体开办优质健康科普节目或设置健康教育专栏、推动“互联网+精准健康科普”,卫生健康行业学会、协会组织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的、面向公众的健康科普活动。家庭层面,爱卫生爱健康就是爱家人爱国家的理念逐步树立,注重加强健康管理、尊重他人健康权利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走入千家万户。
发挥全民健身在全民健康促进中的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和参与国际体育合作的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2020年全民健身日的主题是“推动全民健身 助力全面小康”。只有多开运动健身处方,才能少开疾病治疗处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力度不断加强,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逐步推广,各类全民健身赛事、中国特色健身项目、民族民俗民间体育活动精彩纷呈,适宜的场地设施、科学的方法指导、便捷的健身服务增强了人民群众在健康领域的获得感,人们的健身知识、行为和技能不断提升,健身生活化、生活健身化的终身健身理念逐步形成。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以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
欲拔穷根,先除病根。不解决好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就不可能实现全面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扶贫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既要把防止重点人群因病返贫作为工作重点,又要加快建立健全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长效机制,推动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
实行重点机构动态监测,加快补齐贫困县医疗卫生服务短板。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针对短板弱项,实行动态监测,加大资金、项目、政策支持力度,把县医院临床专科特别是诊疗能力建设、“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建设、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强化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发挥远程医疗、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作用,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有效解决村医养老保障和队伍建设问题。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县级疾控中心基础设施条件,实现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按照平战结合、夯实基础、补齐短板的原则,增加传染病专科医院等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的床位、设备和人员配置,加强综合性医院感染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防控能力建设,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急救治和应对条件。健全防治结合工作机制,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
建立因病致贫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开展大病精准救治。对存在因病返贫风险的贫困人员,实行一人一策、一病一方,及早落实扶贫政策和救治策略。对于确需治疗的大病患者,及时做好住院转诊服务、治疗后的用药指导和康复期管理服务,医保等部门及时落实医保扶贫政策和社会救助措施,有效降低贫困患者经济负担,做到应治尽治,及时有效阻断致贫返贫风险。卫生健康部门要深入开展主要慢病分类救治,进一步做实做细重点慢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期随访,强化规范管理和用药指导,做到应签尽签。医保部门要落实慢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精神卫生、职业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治,落实落细健康体检、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进一步改善和提升贫困地区重点人群的健康水平。
深入总结工作经验,建立健全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长效机制。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要求,在过渡期内保持健康扶贫主要政策总体稳定,统筹做好优化延续。适应减贫工作从解决绝对贫困到解决相对贫困形势任务的变化,深入总结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的顶层设计、有效的政策措施和管用的工作机制,逐步提炼形成一套长效制度机制和政策框架,分步骤分类型谋划做好政策接续衔接,推动健康扶贫重点工作和协作体系平稳转型。推进健康扶贫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度融合,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紧密结合,与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提早谋划做好全面脱贫后的农村健康治理、健康扶贫等工作。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河南省委会主委)